2014-12-9 19:05:46 阅读456 评论86 92014/12 Dec9
纯粹因一位博友的回归,纯粹因一份真情的存在,我开心无比。这只因缘于我对博客的热爱和对真情的向往。在今年七月我曾怀着万分惆怅的心情写了一篇《博在,人不在了》,表达了对博客无可奈何的那种感慨,情绪低落一览无遗。可先生回来了。今天我在先生博中再读先生新文猛然触动情感。心情不但惆怅全无,还意气满怀呢。想写点文字,既为了倾诉下对先生的思慕衷肠和读文感想,也为了表明一种自身对精神力量的深切体会,更为了想大声发出“博在、人就在”的热忱和呐喊。
2018-5-22 11:39:57 阅读106 评论21 222018/05 May22
2018-1-23 11:25:44 阅读131 评论36 232018/01 Jan23
2017-11-28 11:12:15 阅读169 评论17 282017/11 Nov28
华灯初上的某个街口,天蒙蒙的黑,地黑黑的泛光,人车匆匆的奔走。一个普通而熟悉不过的傍晚即景,就像我们每天无法回避的空气般存在。一个身姿优雅的白衣女孩矗立繁忙的人行道口,若有所思且举步忐忑。一辆疾驶而来的红色出租车猛然把她撞倒,年轻的身影在车头猝然翻飞猝然滚落,出租车迅疾不见踪影。白衣女孩仰躺静穆的街头,身姿优雅却显怵目。此时,街头继续车水马龙,行人继续行色匆匆。视频里长时间无人理会的女孩,横躺路间仿若和身旁的路人和车辆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。
2017-6-14 17:14:19 阅读233 评论38 142017/06 June14
“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”,这是一封遗书开首的前半句,用词铿锵决绝,语气义无反顾。遗书开首句即如单刀直入每一个默念者的心脏。前几天我读到它时,正是在一个醉酒后的午夜时分。五十年之词瞬间拉拢了我和大师的阅读距离,但只欠一死之说却又让我满脑震荡、醉意全无!
那篇祭奠大师逝去九十周年的怀念文字写到,九十年前的6月2日午日,一代大师王国维先生奋身一跃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前。尽管湖水甚浅不足以埋没其身,尽管遗书都未遭湖水浸透而清晰可辨,但遗憾主人却并没因此得救。在入水二分钟即被发现并获捞出的情形之下,大师早已头触湖底、口鼻衔泥而作古。旁人惊诧万分,概惟其去意决断、用力勇猛可释也。观之死状,正是遗书所述“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”的悲怆注脚。
以当下人的年寿观念看,五十之年,只是人生年过半百的中途岛
2017-5-27 12:51:46 阅读180 评论29 272017/05 May27
嘿嘿,想不到这样真晃过监控了,也算一篇特殊日志,网易真逗!本文题目未改,正文内容分四块见文后评论栏,后三段中斜体文字部分为原文摘抄。谢谢各位阅读。特此致意。
2017-5-14 12:29:41 阅读140 评论20 142017/05 May14
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我向来十分喜爱观看。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动物们关于母爱的情节和镜头。各类舔犊之爱,各种护犊之情。。于是每次都会被由衷的感动和吸引。在我们的眼光和思维里,母爱早已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它是如此的不可或缺,就如同空气阳光的自然存在。
母爱的天然牢固,只因它由母性而引发,它完全来自于生命间的血肉相连。这个世界你什么都可欺骗背叛,但做为一个母亲总不会离弃自己的亲生骨肉吧,恐怕是任何时候都不会。因为母性早成为其动物本性中光辉的一环,它除却了本性中万恶的其他面。于是乎在本性的关键时刻,核心的母性会压倒一切。是母性成全了母爱,是母爱完美了本性。当我们被因母爱而表现出的本性中的美而赞叹时,就多了一次修善自身本性粗陋的机会。
天底下最美丽的称呼是母亲,天底
2017-1-10 19:25:28 阅读221 评论45 102017/01 Jan10
前几天我的一位小时同学父亲突然死了。像我父母辈这般年纪人的正常离世,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。但这位父亲的突然走掉,还是让我咯噔了一阵子。我眼中,这位父亲很不同于他周边人。他身体强健,他经历丰富,他气质卓群,当然他心态看去也至少令我称羡,不同于他们那一辈的其他人。。这些都构成了我眼
2016-12-25 13:38:49 阅读195 评论41 252016/12 Dec25
这个圣诞节来的很是平常,我的心底不起一丝涟漪。人入中年后我对洋节们早已无谓于心。但有个事件的发生却让我麻木的心脏起了个大大的激灵。万众注目的小小的罗一笑终于还是死了,死于24日的早上6点。据说她是穿着最爱的红色外套跑进了天堂。
“早上8点34分,罗一笑的遗体被送上救护车,她的下一站是深圳大学遗体捐献中心。在那里,她将作为深圳大学医学院今年第53位无语体师,用于临床医学科研和发展”。“由于罗一笑是因白血病去世,因此无法捐献角膜,而她的身体器官也因为多功能衰竭而无法一一直接捐献。罗尔夫妇就决定把孩子的遗体捐献出来,让医学专家来进行病理研究,找出治愈白血病的方法”。。。
如果天底下没有死亡这事那该多好,那人间将会少了许多哀痛以及许多表达
2016-12-20 17:21:56 阅读198 评论58 202016/12 Dec20
每当濒临年终岁尾,脑际总会自然浮现一些联想。这也许只是种大脑皮层的年度反应。不这样仿佛更显自己人生的浑浑噩噩而有罪感。即将过去的一年依然过得沉重无比。所谓“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”这句,此时在沉重的年终考评时用上,于我不再只是揶揄过后的轻松。即使早已过惯了苟延喘息的日子,但在突破重围的心底梦想实现之前,燎原的火种揣在怀里时间长了,也有种负重经久之后的疲困和乏倦。
细思近几年来,自己的人生仿佛早已偏离了正常的运动轨迹而疲于征战某种险途。这么说词也许有点过了,但确实
2016-10-25 6:10:00 阅读141 评论33 252016/10 Oct25
黎明间的醒来,无法继续安睡了。想到了长征文字的写作。生活中既然和可供日后回忆的文字发生了关联,那么关于文字的念头总会占据某些位置。这不,此刻,我在东方欲晓的黎明用内心的虔诚来迎接自己的长征。
八十多年前进行的那场长征肯定也有如此许多个这样的黎明时刻吧。只不过定然很少会是在舒适平坦的自家床上发生。在雪山和草地间,在鲜血和死亡前,他们的黎明有否如此安详和沉着?
都说长征的丰碑用苦难和血肉铸就。其中必然离不了精神的支撑。在黎明之前的黑暗里,他们的精神究竟是什么?是天际那颗遥远的启明星在昭示,还是肚内那些辛酸的野草在提醒。
2016-10-8 14:02:13 阅读134 评论27 82016/10 Oct8
表面看这场雨是有点悴不及防的,在我们无奈走回头路时不请自来,来的真不是时候。开始是想尽量能躲着避着点,但后来看它痛快淋漓的样子,即使你带着伞,也把你搞得足够狼狈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这时心却反而变得有点坦然承受了。再加上这时YF嘴上不停的念叨着“及时雨”的可信可亲,于是想这雨要真是场天降甘露那该多好。甚至还盼它能大点呢。这不正可以洗刷掉我身上多年的淤